老人是個特殊的消費群體,他們防范意識較弱,維權能力較低,容易成為一些不法商家忽悠、欺騙的對象。10月24日,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警示,提醒老年消費者,在選購保健食品、旅游出行、投資理財、居家養老等方面,要特別警惕陷阱。
養生有門道,保健品消費需警惕
去年底,廣東江門錢老伯應邀參加某生物公司組織的老人茶話會。活動中,錢老伯被自稱是“國家級老中醫”的“醫生”診斷出“腎中毒”“肝上火”等問題,“醫生”告誡他需及時治療,否則后果不堪設想。錢老伯被檢查結果嚇壞了,“醫生”乘機推薦其購買保健品——某品牌“熊膽汁”,稱服用后既養生又具有保肝、護肝、利膽溶石等作用,能治百病。在對方的游說下,錢老伯花了7萬多元買了5盒。回家后,錢老伯對產品功效產生了懷疑,便打電話要求退貨,遭對方拒絕,才發現上當受騙。
近年來,一些無良經營者利用老人信息相對封閉、需要陪伴、渴望健康等特點,虛假宣傳,坑害老人。他們扯上國家“惠民工程”等光鮮旗號,假借境內外著名醫藥科研院所等高大上名頭,扮演專家、神醫,頂著博士、教授等各種頭銜,將其產品標榜為國際科技領先成果,包裝成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。他們通過養生講座、“專家”坐診、免費體檢、親情拉攏、會員優惠等方式,忽悠老人盲目購買高價保健品,非法謀取暴利,致使有的老人傾家蕩產甚至葬送性命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劉清提醒:“保健品對特定老人能發揮作用,但絕不能盲從,不能迷信保健品可替代藥品的話。”保健品不含全面的營養素,不能替代其他食品,要堅持均衡飲食。過度服用保健食品,會增加肝腎等臟器負擔,非但不能保健,相反會損害健康。老人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,以免貽誤病情。
遇到“套近乎”的推銷者,老人要高度警惕,盡量遠離,更不要把聯系電話和家庭地址透露給對方。在需要購買尤其是金額過高的產品前一定要謹慎,最好與家人商量或咨詢醫生后再決定。此外,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保健品,并注意查驗商家是否證照齊全。買時注意索要正規發票和聯系方式,收集保留好宣傳資料,一旦自身權益受到損害,可作為維權證據。
出游有貓膩,消費陷阱要當心
旅游市場也有很多陷阱,主要有以下幾種。
當心團購價背后的貓膩。一些旅行社會以“團購價”“低價團”“免費游”等廣告吸引旅游者上門,他們盡可能降低自身經營成本,在行程路線、交通工具、住宿條件等方面服務大打折扣,會給老人增加不必要的煩惱或事故風險。他們或在旅途中帶領老人前往保健品商家誘騙其購買產品,或將最精彩、需要付費的景點排除在團費之外,變相加價。因此,老人在選擇旅游社和產品時不要單純以價格為導向,要多關注旅游品質。
當心年齡“附加費”陷阱。目前很多旅游團價格很低,只能依賴游客在購物點消費來賺取利潤,而老人被認為消費能力偏低,故而想出了向老人收取年齡“附加費”來彌補損失。年齡附加費是國家明令禁止收取的。報團時,要仔細閱讀旅游合同內容,明確附加收費等條款后再簽字和繳費。
防范不良商家以超低團費、高額回報等為誘餌,讓老人支付高昂的出境保證金或會員預付卡費后,拒不按照合同約定退款或卷款跑路。老人在選購旅行社時,應盡量選擇有資質和口碑的旅行社,最好將出境保證金支付到第三方監管賬戶,不要輕易打到工作人員個人賬戶,避免財產受損。
當心天價陷阱。在景區就餐和購物時,把價格和計量單位問清楚,再去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。當權益受損時,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,保留好維權證據,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投資有風險,金融理財需謹慎
青島某投資有限公司以“免費聽講座送禮品”形式,邀請70歲的王女士參加了一期理財講座。該公司宣傳其理財產品高利息、低風險。王女士只是聽工作人員介紹,簽字時并沒有看合同,結果回家后才發現簽訂的是借款合同。合同到期后,企業無法還款,王女士100多萬元打了水漂。
老人大多沒有風險投資的能力,其風險承擔能力又往往較低,一旦投資本金收不回來,可能一輩子的積蓄就打了水漂。即使王女士能夠通過報警等手段確認投資公司涉嫌違法犯罪,被轉移的錢財仍難追回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,購買理財產品時要牢記五個“不等于”:銀行理財不等于儲蓄存款;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;口頭宣傳不等于合同約定;別人說“好”不等于適合自己;投資理財不等于投資發財。要清晰了解產品的發行與簽約機構、保本與否、投資方向、預期收益率等,明確自己所購買的產品類型,避免某些銷售人員以“存款”“理財產品”名義推銷保險。防范以“贈禮、返傭金”等為由進行銷售。買保險贈送禮品、返還傭金等行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,如果保險銷售人員對贈禮承諾不予兌現的,老人要求兌現,法律是不支持的。老人不要貪圖小利,到正規的銀行網點,根據自身能力投資理財,才是正道。
服務有陷阱,養老居家多提防
2016年底,阮姓老人到某養老院了解環境,考慮到自己已經83歲,提出要入住3~5年的打算。業務員表示該院的老人大都選擇辦理入住期10年的尊享卡,并強調該卡很優惠且可以繼承和轉讓,強烈建議老人購買價值超過10萬元的尊享卡。在老人沒有足夠現金的情況下,業務員引導老人通過各種途徑把錢湊足,也沒有說明相關條款,便草草讓老人簽字。第二天,老人打電話給養老院提出改入住期為5年,卻被告知不可以更改。后來,老人在2017年初確診患有腦部腫瘤,需要手術治療,不能入住養老院。在此情況下,老人向養老院提出退費要求,但養老院一直拖延不給答復。老人身體愈加不適,醫院提示應盡快手術治療,但老人的積蓄已全部投入到養老院,沒錢治病了。
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人防范意識較弱、維權能力不強的弱點,向老人推銷簽訂大額合同,坑害老人。面對這種情況,一是保持冷靜,遇到對方密集式強勢推銷時,切忌沖動,要學會拒絕,在征詢家人意見后再決定;二是拒絕墊付,當發現老人資金不足又有購買意愿時,商家常以墊付的方式,誘使老人辦理預付費卡來達到目的,老人一旦同意后再要求退款便很困難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,在選擇養老院時,要對養老院的經濟實力、經營信譽、服務能力、醫療條件等進行必要的實地考察,盡量做到“貨比三家”“優中選優”。要認真審核養老服務合同所承諾的服務條件、收費標準、違約責任等條款,不能輕信推銷人員口頭承諾和宣傳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經濟能力確定養老院的入住檔次、入住時間、入住年限。